正在加载今日诗词....

学习 || 《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》GB50924-2014(3)

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

7.1 一般规定

7.1.3 小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,对普通混凝土小砌块,宜为自然含水率,当天气干燥炎热时,可提前浇水湿润;对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,宜提前1d~2d浇水湿润。不得雨天施工,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,不得使用。

7.2 砌  筑

7.2.1 砌筑墙体时,小砌块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。
7.2.4 当砌筑厚度大于190mm的小砌块墙体时,宜在墙体内外侧双面挂线。
7.2.5 小砌块应将生产时的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。
7.2.6 小砌块墙内不得混砌黏土砖或其他墙体材料。当需局部嵌砌时,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适宜尺寸的配套预制混凝土砌块。
7.2.7 小砌块砌体应对孔错缝搭砌。搭砌应符合下列规定:

  • 1 单排孔小砌块的搭接长度应为块体长度的1/2,多排孔小砌块的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/3;
  • 2 当个别部位不能满足搭砌要求时,应在此部位的水平灰缝中设φ4钢筋网片,且网片两端与该位置的竖缝距离不得小于400mm,或采用配块;
  • 3 墙体竖向通缝不得超过2皮小砌块,独立柱不得有竖向通缝。

7.2.8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应同时砌筑。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,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斜槎高度。临时施工洞口可预留直槎,但在补砌洞口时,应在直槎上下搭砌的小砌块孔洞内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或C20的混凝土灌实(图7.2.8)。
图7.2.8

图7.2.8 施工临时洞口直槎砌筑示意图

  • 1—先砌洞口灌孔混凝土(随砌随灌);
  • 2—后砌洞口灌孔混凝土(随砌随灌)

7.2.11 砌筑小砌块墙体时,对一般墙面,应及时用原浆勾缝,勾缝宜为凹缝,凹缝深度宜为2mm;对装饰夹心复合墙体的墙面,应采用勾缝砂浆进行加浆勾缝,勾缝宜为凹圆或V形缝,凹缝深度宜为4mm~5mm。
7.2.12 小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,但不应小于8mm,也不应大于12mm,且灰缝应横平竖直。
7.2.17 砌筑小砌块墙体应采用双排脚手架或工具式脚手架。当需在墙上设置脚手眼时,可采用辅助规格的小砌块侧砌,利用其孔洞作脚手眼,墙体完工后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或C20的混凝土填实。
7.2.19 正常施工条件下,小砌块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.4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。

7.3 混凝土芯柱

7.3.1 砌筑芯柱部位的墙体,应采用不封底的通孔小砌块。
7.3.4 浇筑芯柱混凝土,应符合下列规定:

  • 1 应清除孔洞内的杂物,并应用水冲洗,湿润孔壁;
  • 2 当用模板封闭操作孔时,应有防止混凝土漏浆的措施;
  • 3 砌筑砂浆强度大于1.0MPa后,方可浇筑芯柱混凝土,每层应连续浇筑;
  • 4 浇筑芯柱混凝土前,应先浇50mm厚与芯柱混凝土配比相同的去石水泥砂浆,再浇筑混凝土;每浇筑500mm左右高度,应捣实一次,或边浇筑边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;
  • 5 应预先计算每个芯柱的混凝土用量,按计量浇筑混凝土;
  • 6 芯柱与圈梁交接处,可在圈梁下50mm处留置施工缝。

7.4 质量检查

7.4.5 对小砌块砌体的芯柱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:

  • 1 对小砌块砌体的芯柱混凝土密实性,应采用锤击法进行检查,也可采用钻芯法或超声法进行检测;
  • 2 楼盖处芯柱尺寸及芯柱设置应逐层检查。

石砌体工程

8.1 一般规定

8.1.1 石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。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需留置的临时间断处,应砌成斜槎。
8.1.2 梁、板类受弯构件石材,不应存在裂痕。梁的顶面和底面应为粗糙面,两侧面应为平整面;板的顶面和底面应为平整面,两侧面应为粗糙面。
8.1.3 石砌体应采用铺浆法砌筑,砂浆应饱满,叠砌面的粘灰面积应大于80%。
8.1.4 石砌体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.2m。
8.1.5 石砌体勾缝时,应符合下列规定:

  • 1 勾平缝时,应将灰缝嵌塞密实,缝面应与石面相平,并应把缝面压光;
  • 2 勾凸缝时,应先用砂浆将灰缝补平,待初凝后再抹第二层砂浆,压实后应将其捋成宽度为40mm的凸缝;
  • 3 勾凹缝时,应将灰缝嵌塞密实,缝面宜比石面深10mm,并把缝面压平溜光。

8.2 砌  筑

8.2.1 毛石砌体所用毛石应无风化剥落和裂纹,无细长扁薄和尖锥,毛石应呈块状,其中部厚度不宜小于150mm。
8.2.2 毛石砌体宜分皮卧砌,错缝搭砌,搭接长度不得小于80mm,内外搭砌时,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,中间不得有铲口石、斧刃石和过桥石(图8.2.2);毛石砌体的第一皮及转角处、交接处和洞口处,应采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。
8.2.2

图8.2.2 铲口石、斧刃石、过桥石示意(1—铲口石;2—斧刃石;3—过桥石)
8.2.3 毛石砌体的灰缝应饱满密实,表面灰缝厚度不宜大于40mm,石块间不得有相互接触现象。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,后用碎石块嵌实,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方法。
8.2.4 砌筑时,不应出现通缝、干缝、空缝和孔洞。
8.2.5 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毛石时,应先在基坑底铺设砂浆,并将大面向下。阶梯形毛石基础的上级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/2,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。
8.2.6 毛石基础砌筑时应拉垂线及水平线。
8.2.7 毛石砌体应设置拉结石,拉结石应符合下列规定:

  • 1 拉结石应均匀分布,相互错开,毛石基础同皮内宜每隔2m设置一块;毛石墙应每0.7m2墙面至少设置一块,且同皮内的中距不应大于2m;
  • 2 当基础宽度或墙厚不大于400mm时,拉结石的长度应与基础宽度或墙厚相等;当基础宽度或墙厚大于400mm时,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,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mm,且其中一块的长度不应小于基础宽度或墙厚的2/3。

8.2.8 毛石、料石和实心砖的组合墙中(图8.2.8),毛石、料石砌体与砖砌体应同时砌筑,并应每隔(4~6)皮砖用(2~3)皮丁砖与毛石砌体拉结砌合,毛石与实心砖的咬合尺寸应大于120mm,两种砌体间的空隙应采用砂浆填满。
图8.2.8

图8.2.8 毛石与实心砖组合墙示意图(a—拉结砌合高度;b—拉结砌合宽度;c—毛石墙的设计厚度)
8.2.11 料石墙砌筑方法可采用丁顺叠砌、二顺一丁、丁顺组砌、全顺叠砌。
8.2.12 料石墙的第一皮及每个楼层的最上一皮应丁砌。

8.3 挡 土 墙

8.3.2 砌筑毛石挡土墙应符合下列规定:

  • 1 毛石的中部厚度不宜小于200mm;
  • 2 每砌(3~4)皮宜为一个分层高度,每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;
  • 3 外露面的灰缝厚度不得大于40mm,两个分层高度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0mm。

8.3.3 料石挡土墙宜采用同皮内丁顺相间的砌筑形式。当中间部分用毛石填砌时,丁砌料石伸入毛石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m。
8.3.4 砌筑挡土墙,应按设计要求架立坡度样板收坡或收台,并应设置伸缩缝和泄水孔,泄水孔宜采取抽管或埋管方法留置。
8.3.5 挡土墙必须按设计规定留设泄水孔;当设计无具体规定时,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:

  • 1 泄水孔应在挡土墙的竖向和水平方向均匀设置,在挡土墙每米高度范围内设置的泄水孔水平间距不应大于2m;
  • 2 泄水孔直径不应小于50mm;
  • 3 泄水孔与土体间应设置长宽不小于300mm、厚不小于200mm的卵石或碎石疏水层。

(本条为强条,砌体结构通用规范有新条文)

评论区
头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