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水了一篇《 《听了一节森林大帝的直播》 ,反响不错,今天决定再水一篇总纲性的文章,当然也是一家之言,遗漏之处欢迎大家拍砖,共同交流才能共同进步。
怎么才算学会了大设计?我觉得这是每个学习者都绕不过去的槛,如果自己没学会,心里没谱地走进考场,不免紧张,或许会带来不好的结果。报班学习的同学可以将作业交给老师点评,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肯定从而获得信心。而没有报班的同学如何确定自己是否“学会”,这需要一套标准来量化,最基本的就是通过历年的评分标准来判断自己是否及格。当然部分同学没有做裁判的能力,就无法判断自己的方案是否达标,所以今天我这篇文章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作。
老话说“学而优则仕”,我观很多培训机构的老师都是“考而优则教”。像消防电梯的主讲人王伟老师,就是每年都参加大设计考试,虽然成绩在七、八十分这个分数段波动,不算特别优秀,还是果断的干起了培训。而灵潇也是如此,一开始报了培训班,学了数格子、排房间这一套理论,结果进了考场一头懵,后面重拾设计理论,总结失败经验,独创绝招一举通关拿下大设计。大约是觉得自己的理论不错,有了开班授业的想法便自建培训机构,通过不断的教学和完状况自己的方法理论,终成大家心中口碑不错的培训老师。而昨天提及的大帝师兄也不例外,都是从无到有,从小做大,大帝师兄自己说的第一年只有二十多个学生,经过几年的坚持,现在可以做到在全国二十七个城市开线下班。
要想开班教学,必须有自己的一套理论,有了总纲性的理论,才有了大树的根基,才能长出主干,再填充内容充裕枝干和树叶,在时间的锻炼下终于成了人们在摇远之处都能看到的参天大树。所以昨天我也提过,每个老师的教学内容实则就是他个人的思维方式的一现外显,大家找机构学习的时候为什么会看到同样的机构会有不同的评价,就是因为报班的同学与其是否同频。如果同学和老师的思维方式同频,很容易就接受了他的理论,然后轻松破局。如果不同频,就会觉得他讲的云里雾里,似乎说了很多又像什么都没有说。所以哪怕我对大帝师兄的评价不高,依旧有很多同学觉得他是真有东西。
因此,要想检验我们是否学会了大设计,我觉得首要就是总结一套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(大帝师兄主推的就是让大家套用他的解题方法,我不反对这种拿来主义,但我觉得这种直接拿别人的东西很可能让自己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”,万一遇到复杂的题很可能找不到思路而浪费时间。而自己提炼的就知道具体原理,在使用时更加得心应手,当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必然更多。 ),再通过这个解题方法去解其他题,如果能一蹴而就,那么就说明你学会了!如果只是费尽心力解出来一套真题或是模拟题,再遇到第二套时就陷入困境,那说明方法还没到位,还需要继续进修。这套方法的来源,我觉得就是娜姐所讲的吃透真题,当你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把真题吃透,你就会在无形中掌握一套技巧,我们再把这个技巧用文字描述出来,第一步、第二步、第三步……
我去年实际上也有这方面的策略,并进行了落实,练习了2018、2019两年的真题,还水了五篇文章。但事实证明我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的,我没有做出这两年的真题,所以2025年的大设计考29分也不意外。因为我根本没有学会大设计,虽然洋洋洒洒地点评各机构各位老师的课程,但自己也是眼高手低胸无点墨。
但有些事情你不经历永远不知其中深浅,虽然我考试失败了,但对大设计也有了更深的认识。并通过学习其他考过的同学分享的经验,认识到不仅仅要反复认真的学习培训老师的课程,还需要实践练习来提高自己上墨线的速度。于是我深度思考之后,认为要想检验出自己是否学会大设计,主要还是要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有效的解题策略, 通过这套解题策略去破解题目,如果反复验证都可行那才表明我们学会了大设计。
《卖油翁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切高难度的技巧都源自于“唯手熟尔”,大设计要通过也无外乎如此,那么具体的策略简单概括,如下:
- 吃透真题
- 提炼解题步骤
- 验证解题方法的可行性
- 提高上墨线的速度和质量
所以今年我的学习计划如下:
一、听一下自己想听的老师的课
培训机构很多,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,想全部听完每个老师的课几乎是不可能的,所以只能挑一部分理论课来听。因为不同的老师的侧重点不同,有的老师讲到的知识点可能一笔带过,导致我们印象不深刻,但其他老师可能重点强调,就会加深我们的印象。使得知识得到补充和完善。同时,也可以避免反复听一个老师的课带来的枯燥感。
二、分步吃透真题
还是按去年的策略来,从2018年的真题开始练习,2018年之前的真题因为出题人思路和现在略有不同,不作重点练习。分步吃透就是先从总图开始,把这几年真题的总图都进行一遍解析,看自己在不同的时间段能看到的信息有多少,是否通过学习之后会有进步?分析完总图之后再分析建筑,找出主要空间和次要空间,尝试排房间。
三、总结解题方法
解题方法的大方向肯定是先总图、再推导总图与建筑的关系、然后确定主要空间、次要空间、交通空间、推导出合理的方案。那么在这些大的环境中是否有哪些技巧可用?比如新老建筑连接处廊道的对齐关系、相同的功能分区临近布置等。将这些技巧作为考点和破题技巧记录在方法中,到了哪一步就着重思考,套公式一样套进去,提高解题的效率。
四、练习模拟题
虽然各个老师的模拟题不如真题的质量高,但作为练习肯定是够了,如果用我们总结的解题方法可以快速解题,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方法找对了,如果解不出来,就需要发现问题所在进行修正补充。所以我建议不同的机构练习一套他们的模拟题即可,各个机构的出题思路不同,侧重点不同,有利于我们插缺补漏。
如果有愿意一起学习的同学,到时候我可以分享一下模拟题,大家练习之后也可以互相评图,看看自己的不足之处,也体验一把当老师的快乐。
如果大家不满足于考试合格,想考高一点的分数,我觉得就是把自己当成老师,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其他同学的作业。如果大家能一眼看到对方存在的问题,还能有一套解释来证明问题的所在,那水平就真的提高了。我们不可能去开班教学,所以锻炼方法主要有两种:
- 找几个同学组队练习,互相评图
- 找出培训机构老师的评图视频,看看其他同学交的作业,在老师点评之前自己先暂停一下,看是否能看出问题,能看出多少问题,再和老师的点评进行对比。
通过这两种方法,我相信大家在发现别人的问题时可以加深印象,也可以通过自己没发现的问题来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。
以上仅是我今年制定的一个学习计划,如果有没有通过大设计,想和我一起组队的同学,不妨评论一下,说出你的见解(别藏着当宝,真理越辩越明,万一你的秘密武器是错误的呢,也可以提前发现及时解决),我们一起前进!
Rss获取的链接跳过来404
是吗?我也不会弄
我也是
重置设置了伪静态的规则,应该可以了